鄭州一位七十五歲的王阿姨通過媒體幫忙,想要認一個干女兒,

她提出的條件很實在,包括給一套房子,每月提供三千元生活費,并且把剩下的遺產全部留給對方,王阿姨自己有兩套房子,

其中一套已經打算留給她的二女兒,因為二女兒身體不太好,靠低保生活,沒辦法照顧她,另一套就準備送給愿意做她干女兒的人。

圖片來源于網絡

大女兒那邊早就不聯系了,記者打電話過去,對方直接說不想負責也不愿干涉,不是因為沒有錢,

而是根本不愿意管,老人也沒有辦法,法律上不能強迫孩子回家,

只能試著用認干親這種老辦法,可這辦法沒有法律效力,說到底還是靠感情和信任來維持。

圖片來源于網絡

網上好多人留言說想當老人的干女兒,但評論區里全在講"圖房子""別上當"這些話,

大家不是不相信老人,而是擔心有人借著孝順的名義來占便宜,

這種事現在確實挺多的,老人越是著急,別人就越容易鉆空子,

誰都知道房子值錢,但沒人敢保證自己能真心陪著老人走到最后。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麻煩的是,老人跟干女兒簽了協議,大女兒以后還能打官司爭遺產,

法律上子女放棄繼承權不一定有效,尤其房價上漲的時候,

法院通常還是會判給親生子女,去年杭州和蘇州都有類似案例,

法院最終都支持子女的繼承權,哪怕他們好幾年沒去看望老人。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日本那邊,有養老契約這種安排,能把財產和照護聯系在一起,

還能通過法律程序來執行,臺灣也有認干親備案制度,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咱們這邊就不一樣,認干親只是圖個熱鬧,起不到法律上的作用,

老人現在等于是獨自承擔所有壓力,家庭方面沒管上,社會也沒接住這個擔子。

2025年民政部推行社區互助養老,河南還沒開始試點,鄰居幫忙、時間銀行這些設想聽起來很好,

現實中卻沒人替老人跑腿買菜或陪同看病,老人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哪怕這個辦法看起來有點冒險,但沒人責怪她,換作任何人都會做出同樣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