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報道,今天,在騰訊AI工作臺ima發布一周年活動現場,ima2.0版本更新內容正式公布,包括了以Agent能力為基礎的“任務模式”,以及知識庫“AI要點”等功能,將于24日啟動內測,27日正式上線。

ima2.0版本將支持更加方便的知識庫提問,可以把一個知識庫繁雜的信息精簡為結構化的要點,幫助用戶快速建立知識庫的認知地圖。

在活動現場,ima產品團隊對ima過去一年的發展做了回顧和總結。推出一年以來,ima已經經歷了42次產品迭代,用戶社群已有超過5500名成員,沉淀了數百萬的共享知識庫,已經幫助用戶管理了2億份知識文件。

一、ima2.0通過智能體自主規劃,“任務模式”能直接生成報告和播客

新版ima的“任務模式”支持生成報告、播客兩種內容形態,用戶可在首頁或知識庫內用自然語言提問發起任務,還可以給任務加上知識庫、文檔、圖片、音頻、網頁、筆記等附件作為參考。

在生成音頻形態的播客時,則支持選擇對談人數、音色等,滿足學習或工作場景下的深度信息處理和創作需求。



用戶開啟“任務模式”后,ima將基于全網或知識庫數據,通過LLM自主拆解、規劃任務步驟,并調用精讀內容、全網搜索、知識庫查詢、內容創作等工具完成用戶輸入的指令,并在執行過程中自我監測與修正,最終產出可直接使用的結果,將搜讀寫的工作流一體化。

與此同時,知識庫能力也迎來了升級。新版本引入了“AI 要點”功能,可自動生成結構化摘要,同一知識庫可并行展開多主題對話或任務,并支持協作共享。

ima2.0新增的“喜歡”等顯性指標,則幫助用戶快速判斷知識庫的權威性與活躍度。



二、過去一年完成42次迭代,ima已沉淀數百萬共享知識庫

“信息太多導致難以留存是信息時代的痛點。”這是ima團隊的初衷。

去年10月上線以來,ima已經迭代42次終端版本,過去6個月完成24個版本的更新。ima從小程序擴展到到一體機和網頁版,還接入混元和DeepSeek大模型。

今年3月,ima上線了知識廣場,可以讓用戶自由分享自己的知識庫,共建知識社區。ima用戶社群已經有超5500名成員,ima已經幫助用戶管理了2億份知識文件。



過去一年,ima圍繞信息流動信息應用,在搜、讀、寫三個層面上擴展了很多新功能,未來產品迭代方向也會圍繞信息流動和應用繼續發展。

信息流動上,ima一方面會通過迭代和機制建設,讓用戶之間的信息流動更加順暢,例如私信評論功能以及知識庫成員管理功能。另一方面,ima也會繼續拓寬信息導入和信息發現的通道。



在信息應用方向上,ima會通過核心模型能力的提升實現更龐大的信息應用方式,例如內容創造工作流等功能,另一方面則是數據價值的深入挖掘,截止到今天,ima已經沉淀了數百萬的共享知識庫。

在后續的自由交流環節,產品團隊還透露ima知識庫的共享權限還將更加細分,且暫時沒有開啟收費渠道的計劃,未來ima還將和更多騰訊業務相結合。

三、從醫療、自媒體到法務、教育,ima在多行業落地應用

活動現場也來了很多用戶來分享他們在工作生活中使用ima的經驗。

重癥醫學主任醫師孫孝利,ima在醫療領域中可以作為精準醫療助手,將急診操作時間縮短5分鐘以上,能覆蓋疑難病例分析、臨床問題解答、搶救決策、模擬教學、科研輔助和用藥查詢等六大高頻場景。



特工宇宙/觀猹創始人、00后創業者仲泰回想自己的創業歷程,說ima是他使用最多的AI工具,ima可以為自媒體團隊提供內容沉淀、社群運營等服務。

同時ima也可以是內容創作者的一個開源平臺。ima中的文檔協作、筆記、錄音紀要等功能對工作中的團隊協作也很有幫助。



在法務領域,王杰文律師稱,ima的知識庫問答和提煉要點等功能可以幫助用戶節省查詢海量案例及法條的時間,ima嚴格基于知識庫內容回答可以減少幻覺的產生



在政務方面,杭州海關與ima共同構建了“錢江海關”知識號,發布了進出境郵件智能服務,整合了進出境郵件相關116部法律法規、480余條業務指引、1300余個咨詢案例等豐富內容。





在教學領域,資深歷史老師周建定老師在ima上建立了初高中歷史知識庫,將裝載了ima的“閨蜜機”放在教室中,供學生在課余時間答疑解惑。

廣發證券通過ima建設了廣發證券知識號,做到易接入、強檢索、廣觸達和高可信度,幫助投資者更快遞了解證券信息和資料,降低了學習和決策的門檻。



結語:ima迭代快速,將繼續優化知識庫功能

一周年之際,ima已完成42次迭代,覆蓋多終端、沉淀數百萬共享知識庫,為用戶管理2億份知識庫文件,構建起活躍的知識生態。

即將在10月27日正式發布的2.0版本,將帶來更便捷的知識庫提問、AI要點與任務模式等功能,進一步解決信息留存難題。其在醫療、法務、政務等多領域的落地,也讓AI賦能知識應用的價值充分顯現。

未來,ima將聚焦信息流動與應用持續升級,通過功能迭代、模型優化與數據挖掘,打破信息壁壘,為用戶提供更高效的知識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