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一來,羽絨服便成了御寒的剛需。

然而,一則在社交媒體上發酵的“300元以下基本買不到真羽絨”話題,卻讓不少消費者在冷風中多了幾分猶豫:低價真的買不到真羽絨嗎?每年冬天,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總會伴隨著對品質的擔憂卷土重來。

近日,全國首個羽絨服質量分級標準在“中國羽絨服之都”浙江嘉興平湖發布,試圖以一把從A到5A的精細標尺,終結市場的混亂與猜疑。圍繞“羽絨服怎么選”“如何買到真羽絨”等消費者關心的問題,潮新聞記者采訪了標準制定相關人士與多位從業者。

價格迷思:300元能不能買到真羽絨?

“這說法不完全對,價格確實是重要參考,但不能簡單以價格論真假,因為購買渠道和購買時間是關鍵。”在平湖經營羽絨服生意二十多年的張一劍告訴記者,羽絨價格波動劇烈,以今年為例,8月前一噸90白鴨絨約為35萬元,近期已漲到48萬元,每件衣服的原料成本就相差超過100元?!凹由霞庸べM、輔料成本等同時上漲,同一款羽絨服在不同季節價差可達一倍?!?/p>

羽絨服工廠負責人祝覽月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他坦言作為廠商,行業產能過剩導致大量當季滯銷庫存被迫低價清倉,尤其女裝款式迭代極快,“很多做出來的衣服當季賣不掉,那么如果說他庫存到第二年賣,廠家為了回籠資金,低于成本價拋售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