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年前人類活動遺跡驚現亞洲第一長洞 中外科考隊再揭歷史神秘面紗

2025年10月24日,貴州綏陽雙河洞第24次國際洞穴科考成果發布會上,一則重磅消息如巨石入水,激起學界千層浪——中外科考隊在亞洲第一長洞的幽深之處,發現了大量約1400年前的人類活動遺跡,為西南地區早期人類活動史的研究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次科考中,在洞穴40米深的豎井底部,科考人員有了驚人發現:大量帶有明顯人為擾動痕跡的“燒骨”遺存靜靜躺在沉積層中。這些燒骨包含鬣羚、犀牛等大型有蹄類動物骨骼,部分骨骼表面因灼燒形成了清晰的黑色碳化層,仿佛在訴說著千年前人類與火共舞、狩獵烹飪的故事。

科考隊推測,古人極有可能巧妙利用洞穴天然陷阱進行捕獵。他們將獵物驅趕至豎井,待獵物墜落后再取肉食用;亦或是在洞內燃起篝火,對獵物進行烹飪。為驗證這一猜想,團隊運用先進的地面激光掃描技術,精準復刻了洞道的三維結構。結果顯示,豎井上方存在多處人工修鑿痕跡,這無疑為人類主動利用洞穴環境的推測提供了有力佐證。

該發現與雙河洞此前出土的52具大熊貓化石、完整羚牛骨架等古生物遺存相互印證,生動地揭示出1400年前該區域“狩獵 - 采集”并存的復雜生態圖景。貴州科學院專家指出,從燒骨中檢測出的動物蛋白與周邊出土石器刃口的磨損痕跡高度吻合,這表明古人不僅掌握了工具制作技藝,還熟練控制著火源,其文明發展程度或許遠超我們此前的認知。

此次發現,如同在西南喀斯特地區人類遷徙史的研究長卷中,繪下了關鍵而絢爛的一筆,為后續探索開辟了嶄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