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控無人車確實有了新進展。11月19日,“青春華章·踏浪新質潮”活動走進天津大學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見證了其團隊在腦控無人車技術研發的新成果。該團隊采用偏側化微弱視覺誘發電位,解決傳統技術依賴高強度視覺刺激致舒適度差的問題,為腦控技術用于復雜現實場景提供支撐。


腦控無人車核心是先進腦機接口系統,能精準采集分析大腦微弱電信號,并轉化為車輛可識別指令,實現對無人車啟動、行駛、轉向、制動等精確控制,操控者通過思維就能讓車按意愿行駛。此研究成果推進了腦控無人車在復雜場景的適用性,為人機交互、特種醫學等領域提供高效自然的控制方案。


從更廣泛范圍看,此前已有一些腦控相關技術探索。如德國腦科學家小組研發靠大腦駕駛的汽車,司機戴特制耳機,通過“想”讓汽車做相應反應;2025年有團隊讓四肢癱瘓者用基于雙手植入的腦機接口系統遠程駕駛福特Mustang Mach - E。不過總體而言,腦控無人車仍處早期階段,常需人機混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