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綠廠,不要綠線!

最近一年多,有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相繼發文稱,自己的OPPO手機無緣無故地出現了貫穿屏幕的綠線問題。

并且據網友粗略統計,該問題不僅出現在OPPO的Reno系列,以及(子品牌)一加等部分型號的部分手機上,同時還在OPPO沖擊高端的Find X系列方面也有所涉及,主要集中于Find X2、X3、X5系列……

那么經常修手機的朋友都知道,手機屏幕出現綠線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系統軟件問題,也可能是硬件故障。特別是硬件故障,手機跌落或彎折、屏幕液晶層老化、進水、主板顯示芯片故障等,都可能導致屏幕綠線。

這也是所有手機都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所以,在品牌官方沒有正式回應之前,對于此次OPPO綠線問題的成因,以及具體哪些型號的手機有問題的可信性,我們不宜貿然下定論,讓子彈飛一會兒。

現在引人關注的是售后服務方面。

雖然OPPO方面對《國際金融報》等媒體回應:“OPPO對于存在該屏幕線條問題的設備,對購機4年內的提供免費更換屏幕服務;對購機超4年的,仍然提供遠低于市場價的優惠換屏政策。”

但仍不少消費者聲音表示,部分OPPO售后中心給出的解決方案并不完全統一。比如有的消費者在承諾的四年保質期內,就可以直接免費換屏;有的卻還需要提供發票、手機包裝盒等完整的購機憑證才能換;有的換屏前還需要花檢測費……

那么真實情況,到底是以誰說的為準呢?

所以鑒于此,現在OPPO與其讓各種謠言滿天飛,不如早點站出來正式回應,以破解輿論市場的種種猜測,這可能才是當下最重要的公關策略。

等OPPO一個正式的官宣回應

注意到,現在OPPO針對綠線門事件,已經向部分媒體做出了有關售后解決的回應,但是面向公眾消費者的、針對手機屏幕綠線成因的官方正式回應,卻遲遲不見蹤影。

這可能是品牌想要冷處理的應對策略,在雙十一這么一個節點,這么處理是正確的。

但是正確的背后意味著犧牲,尤其是從當前輿論市場的表現來看,這恐怕遠遠不夠。

畢竟,品牌官方站出來回應,要遠比借他人之口轉述出來的更具權威性,更能夠以正視聽。

錯了就是錯了,錯了就認,就整改。以積極的態度,去安撫住更大范圍的消費者擔憂。

而且在短視頻時代,綠線門,品牌也不可能完全捂住,冷處理的效果一定是有限的。就像現在,有官媒都下場關注了,你品牌不還得回應?

所以,正式回應,才應該是OPPO最本分的公關策略。

其實說起公關,OPPO“綠線門”事件發展到現在,暴露出的也已經不僅僅是產品服務問題了,更是品牌在危機響應中“公關思維”的瑕疵。

畢竟,一方面OPPO的綠線問題不是在某個時間點集中爆發的“急性病”,而是在過去一兩年里持續發酵、最終潰破的“慢性潰瘍”。

那么從公關視角看,當首批“綠線”問題手機零星出現,技術部查明原因后,如果是產品硬件缺陷的問題,是不是就需要從對應的系列出貨量,提前預判后續的輿論風險了?

如果規模基數較大,那么是不是還可以主動發起用戶關懷計劃,提前告知風險并提供免費檢修,用最小的成本將危機扼殺于搖籃,甚至反向塑造出一個“貼心負責”的品牌形象?

但顯然,在這場風波中,OPPO并的“輿情防控”前置意識尚待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隨著輿論的匯集和社交媒體們的放大,“綠線門”演變為公眾事件后,OPPO最大的槽點出現了:持續的不正式回應策略。

要知道,輿論是塊高地,你不占領,別人就會占領。

比如此前,OPPO“沉默”所帶來的信息真空地帶,一度被萬千消費者們對產品的猜測、不信任,對品牌的各種后悔、憤怒等情緒填滿了。

結果就是輿論開始像不受控制的洪水一樣,真相與謠言泥沙俱下。

以至于現在,就連我一個OPPO老粉都開始擔憂了起來。看著今年4月份剛買的Find X8心里直犯嘀咕:我這臺有沒有問題?會不會也不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