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在安卓折疊屏埋頭狂卷輕薄化的今天,蘋果卻偷偷選了一條完全相反的路。

11月19日,根據快科技報道,傳聞已久的折疊屏iPhone,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iPhone Fold的核心配置和設計已經基本定型。

根據這段時間的爆料,預計折疊屏iPhone的主要特點如下:

1、為了控制厚度,將砍掉Face ID,換成側邊Touch ID;

2、采用“書本式”左右折設計,外屏5.49英寸,展開后7.74英寸,“無折痕”;

3、折疊狀態下厚度約9-9.5mm,展開后約4.5-4.8mm;

4、后置雙鏡頭,并在打開與折疊時各配備一個前置相機。

性能方面更是堆料滿滿:

1、搭載基于臺積電2nm的A20系列芯片,首發蘋果自研C2基帶,可能配備12GB內存,最高1TB存儲;

2、測試版電池容量達到5400-5800mAh,或將成為史上電池最大的iPhone。



圖源:快科技

小雷看來,這波報料可信度很高,因為看起來就很像蘋果會做出來的事。

當安卓廠商們忙著把折疊屏做得越來越薄,甚至不惜為此犧牲電池容量時,蘋果的選擇是——我全都要。大電池,長續航,穩定的性能釋放,至于厚度和重量?那都是可以為此妥協的。

這種思路其實有它的道理。想想看,折疊屏手機展開后屏幕更大,功耗自然也更高,如果電池還跟傳統直板機差不多,那續航體驗必定糟糕。比如三星Galaxy Z Fold7的電池容量只有4400mAh,谷歌Pixel 10 Pro Fold也只有5015mAh。蘋果這波直接懟上5800mAh,說白了就是想來一個“力大磚飛”。



圖源:手機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解決折疊屏的“通病”——折痕。據悉,蘋果突破了一種液態金屬鉸鏈技術來實現“無折痕”。不過這里說的“液態”,不是水銀那種“流體”,而是一種叫“非晶合金”的固態黑科技。據說能反復折疊百萬次,彈性也比普通金屬好得多。

所以蘋果的思路很清晰:既然輕薄和長續航不可兼得,那我優先保證續航和散熱,厚度和重量能怎樣就怎樣吧。畢竟,用戶可能更容易忍受一臺稍厚的設備,但肯定無法忍受一天要充三次電。

據知名記者古爾曼爆料,蘋果首款折疊屏手機可能會在2026年秋季發布,售價將達到約2000美元。

不過折疊屏再怎么說,換屏貴仍然是勸退很多用戶的一點。比如說有的機型,換個屏幕的錢都夠買臺二手整機,這種“買得起修不起”的情況,實在讓人心塞。蘋果這次“不計代價”搞無折痕,想來成本肯定很高,那么維修成本也是個大問題。

小雷覺得,折疊屏iPhone雖然看起來有點“非主流”,但說到底它也是蘋果,說不定真的能切中很多用戶的實際痛點,甚至推翻安卓主打“輕薄”的形式。

現在市面上很多折疊屏為了追求輕薄,續航確實不太行。蘋果這種“寧可厚一點,也要長續航”的策略,如果配合上蘋果生態的優化和軟件體驗,說不定能打造出一款真正好用的折疊屏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