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正在加入養老服務隊伍。

今年23歲的小曾進入養老行業已近3年,從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后,她在成都一家大型養老社區工作。據她觀察,在成都,現在正規的養老公司更愿意招年輕人,“有些公司還會把‘全是年輕人’作為亮點。”此外,對應聘人員的學歷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幾年前公司還會招收專科生,但這幾年門檻已逐漸提高為本科,想晉升管理崗則需要更高學歷。

“公司里00后員工占比大概有80%。”呂女士是云南壹對壹陪護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她告訴九派新聞,這幾年養老發展趨勢很明顯,兩三年時間他們已在全國多地開設分公司。她介紹,自己做了多年的醫生,曾在醫院里見過不專業的護工服務病人,“沒有接受過專業知識,做事說話粗魯。我創辦公司,用工要求全部是大專以上學歷,年齡在40歲以下。”

但另一方面,在養老行業的年輕人仍或多或少遭受誤解。00后的朱恩國和王春林都表示,家人起初都反對他們從事這一行業,“我爸覺得做護工沒前途,寧愿我去做月薪4千多元的銷售。”朱恩國說。但他們的家人也都逐漸改變觀點。

朱恩國在照顧老年患者。圖/受訪者提供

據民政部、全國老齡辦于今年7月發布的《2024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截至2024年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萬人,占總人口的22.0%,全國人均預期壽命達79.0歲。全國共有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40.6萬個,全國高校共開設護理學、養老服務管理等專業點770余個。

另據央視財經,今年三季度,養老看護行業的招聘需求同比上漲39%,其中,護工、護士、康復治療師等相關崗位需求較多。從薪資待遇上來看,養老看護行業整體平均招聘月薪是8198元,比去年同期提高5%。

【1】朱恩國 浙江嘉興

主動申請轉崗做護工,起初家人和同事都不理解

我在浙江嘉興長大,畢業于寧波的一所本科院校,學的是漢語言文學。目前在嘉興平湖一家醫院做護工,差不多工作10個月,這也是我從事時間最長的一份工作。

畢業后,我做過保險、汽車銷售等。去年年底,入職了這家醫院的品牌部,日常是寫文案、拍照片。剛上崗沒幾天,因為人手緊張,我被拉去當臨時護工。和老人相處時,我發現自己特別開心,只要用心對待他們,他們會加倍對人好。于是我主動申請轉崗做護工。

大多數同事和家人都很驚訝,也不認同。我們醫院的護工主要是70后的阿姨,我是唯一的00后,她們覺得我做不好。我爸也反對,他覺得做護工沒前途,寧愿我去做月薪4000多元的銷售。

不過我一直堅持沒放棄。后來我爸住院,我用做護工的經驗照顧他,他也慢慢轉變。有次他還來醫院偷偷看我,跟阿姨聊天、問領導我的情況,之后就支持我了,還說以后他老了,也能讓我照顧。

我主要負責照顧住院老人的日常生活,協助護士做康復理療,和家屬溝通,有時也會陪同老人外出,工作地點主要在醫院內部。我每天照顧的老人數量少則四五個,多則八九個,最近基本穩定在7個。

我們是24小時待命的,但休息也能保證。一般中午老人休息時,我能抽空瞇會兒,晚上也能休息,巡房的時候再起來。遇到重癥老人,我就得睡在他們旁邊,方便隨時照顧。

這份工作確實累,體力和心理上都會有。比如陸爺爺剛來的時候,身體一直冒虛汗,得頻繁給他擦身、換衣服,晚上也停不下來,再加上還要照顧其他老人,那段時間我吃飯很晚,晚上也沒怎么休息。而且那時,我剛和女友分手,她不理解我這份工作,覺得丟臉,心理上也有些累。

但更多時候我還是覺得快樂。老人們對我就像對親孫子一樣,有零食、水果都會留給我。哪怕有些事情我做得不是很好,他們也會耐心指導我,我覺得很溫暖。我從小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看到他們我也感覺很親切。比如王奶奶每天中午12點一過,就挨個房間找我,問我有沒有吃飯,沒吃飯還會“兇”我。還有位奶奶在陪伴下,重新燃起了生活熱情,說要請我去參加百歲生日宴。能讓老人重新燃起對生命的渴望,我覺得這也是做護工的意義。

工作中也會遇到棘手的情況,有老人身體不舒服,精神狀態不好。比如徐爺爺剛來時就很焦躁,不讓人碰,有次我給他喂飯,他一拳打在我肚子上,還掐過我。一開始我也委屈,但慢慢摸清了他的性格,磨合久了,他也習慣了我在身邊,現在我靠近,他也不吵鬧了。

還有一次給老人清理糞便時,我的手套不小心滑落,糞便沾到手上,我洗了五六遍手。但看到其他護工都不怕臟和累,我也有感觸。既然想在養老行業扎根,這些都是必須克服的,慢慢就適應了。

從事這份工作后,我自己變化也挺大的。現在會主動幫爸媽做家務,給他們買禮物、逗他們開心。

我的薪資會根據照顧老人的數量浮動,少的時候四五千元,多的時候八九千元,甚至一萬多元,大部分時候收入都還不錯。

我覺得養老行業很有前景,打算長期在這個行業做下去,未來如果有可能,還想組建自己的專業團隊,把更先進的技術和服務理念融進來。我希望有更多年輕人能打破偏見,加入養老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