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偷甘蔗農場爆火后老板"沒招了"。

一、事件核心。流量反噬下的運營失控。四川眉山童鵬飛的150畝甘蔗地因"真人版偷甘蔗"游戲爆火。活動規則為游客支付9.9元可自主采摘一根甘蔗,若被NPC或農場主抓獲則需支付15.9元。

活動初期,童鵬飛通過直播互動、設置"逃生路線"、訓練土狗巡邏等創意設計,將蔗田打造成"密室逃脫"式體驗場景。首周吸引超5000名游客,日銷售額從傳統批發的2000元飆升至近萬元。然而游客量遠超預期導致運營崩潰,體驗崩塌。

夜間蔗田擠滿游客,NPC無法有效"抓捕",追逐游戲淪為集體狂歡。游客抱怨人比甘蔗多,根本跑不開。管理失去,停車場超載致道路擁堵,村民自發疏導至凌晨。游客為拍照踐踏未成熟甘蔗,造成20%作物損毀,成本激增。

童鵬飛雇傭10名臨時NPC,夜間安保費用增加3000元/日,甘蔗損耗率從5%飆升至30%。規則漏洞,部分游客反復進出蔗田"薅羊毛",甚至將活動視頻作為"免費廣告"吸引更多人前來。面對失控局面,童鵬飛被迫采取"勸退"策略,讓游客發朋友圈"吐槽"體驗差,試圖通過負面口碑降低熱度。

二、爆火原因。鄉土情懷、信任經濟與社交傳播的三重驅動鄉土情懷的精準喚醒"偷甘蔗",是幾代人關于鄉村童年的共同記憶?;顒油ㄟ^"被允許的叛逆",為城市人提供釋放壓力的出口。

童鵬飛在直播中收到網友留言"偷著拔甘蔗才巴適",點燃評論區支持"沉浸式體驗"的熱情,本質是對田園野趣的溫暖懷念。信任經濟的低成本實驗活動依賴游客自覺付費的"信任模式",與浙江紹興王勇龍的"可偷甘蔗地"類似。抱著通過放置付款二維碼和工具刀,20多天收獲"偷款"1萬多元,支付率100%。

這種"無人值守"的交易場景打破了商業活動中的戒備心態,讓消費者在自主體驗中感受真誠。社交媒體的裂變,傳播童鵬飛發布的夜間追逐視頻獲得6萬點贊。網友戲稱甘蔗地爆改密室逃脫。短視頻平臺的算法推薦機制將活動推向流量漩渦,形成線上種草、線下打卡、二次傳播的閉環。

·三、影響分析。短期紅利與長期挑戰并存,短期紅利經濟收益與品牌曝光,童鵬飛的日銷售額從2000元飆升至近萬元。紹興王勇龍的"可偷甘蔗地"開放一個月營收超3萬元。長期挑戰可持續性與模式復制風險承載力,超限信任脆弱性同質化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