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亮Q彈的龜苓膏,總讓人欲罷不能。

但“龜苓膏”這名字總讓人犯嘀咕。

老婆餅里沒有老婆,驢打滾里沒有驢,松鼠鱖魚里沒有松鼠,那龜苓膏里真的有龜嗎?

龜苓膏里真的有龜

來看看龜苓膏是怎么誕生的。

關于龜苓膏的起源,并沒有非常統一的說法。

目前較受認可的說法是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途中在“蒼梧郡”休整(今廣東肇慶、廣西梧州一帶),軍隊里的將士水土不服,當地人以龜甲配伍草藥熬制出解暑良方,這就是最早的龜苓膏。

上述說法是否完全屬實不可知,但龜苓膏最初是作為解暑良品誕生的,這一點的可信度較高。根據《梧州府志》的記載,廣西梧州地處桂江、西江、潯江三江交匯之處,周圍異峰環繞,濕熱之氣難以散出,歷史上許多當地人曾因濕熱的氣候患瘧疾,因此制作龜苓膏來祛濕、解暑。

那么,龜苓膏里到底有沒有龜?

市面上常見的幾種品牌的龜苓膏配料表,還真有“龜”的身影。

比如,中華老字號“雙錢”牌的龜苓膏中就有“龜”。

根據雙錢淘寶旗艦店的商品詳情,名為“原味梧州龜苓膏”的產品配料表中,“龜”排在全部配料的第10位(共13種配料),除此之外還有甘草、蜂蜜、茯苓、金銀花等中草藥食材。排名前三位的配料是水、白砂糖、黑涼粉。

王老吉的龜苓膏里也有“龜”的成分。和“雙錢”的配料表類似,王老吉的龜苓膏配料表中除了“龜”之外也還含有一些其他中草藥成分。

同樣的還有“海天堂”的龜苓膏。從產品配料表中,我們可以看到,鮮龜甲的成分排在全部配料的第四位。

品牌“生和堂”的“匠心龜苓膏”在商品詳情頁的宣傳海報中也寫道“真龜熬制·配方干凈”。

這款龜苓膏的配料表中顯示采用的是“龜苓膏粉”,但也注明了“龜苓膏粉”的配料中含有“龜”。

可以看到,不論“龜”的成分排在配料表的哪個位置,市面上的龜苓膏中,大多含有“龜”或“龜甲”的成分。

歷史上傳統的龜苓膏也用到了“龜”制作,但和現在我們吃到的略有不同。

首先,傳統龜苓膏的配料更“簡單”,只有龜甲和土茯苓。

紀錄片《走遍中國》曾來到龜苓膏的發源地廣西梧州進行拍攝,片中的制作,僅用龜甲和土茯苓兩種藥材還原了最傳統龜苓膏的做法,并沒有用五花八門的中草藥配料。

雖然配料簡單,但制作起來卻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光是熬煮龜甲就要耗費15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待熬煮的龜膠慢慢稀釋出來后再與磨成漿的土茯苓漿混合后,還要繼續煨煮、蒸制數個小時,放涼凝固后才能最終得到一碗“古法”龜苓膏。

不同的還有顏色,傳統的龜苓膏并不是黑色的。

傳統的龜苓膏配料中的土茯苓磨成漿后呈淺褐色,龜甲熬煮后的龜膠是淡黃色,所以二者混合后的最終成品也并不是黑色的。

如今我們吃的龜苓膏則是加入了涼粉草的“改良版”,涼粉草熬煮過后的液體會呈現黑色,龜苓膏的黑色也來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