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雙 11,都如同一個回旋鏢正中高中畢業(yè)多年的我——算不明白,根本算不明白。

但今年不一樣了。

我問 ChatGPT Atlas(OpenAI 上周剛剛推出的 AI 瀏覽器) ,“我是買 iPhone 17 還是 iPhone 17 Pro?怎么買最劃算?”

然后,Atals 自動調取我瀏覽過的商品頁,綜合歷史價格、促銷活動和用戶口碑,為我總結了每個平臺的優(yōu)缺點和優(yōu)惠方案......


現(xiàn)在的商戰(zhàn),只適合交給 AI 去打|圖源:ChatGPT Atlas

這些在一個界面里就完成了(那我以前遭的罪算什么???),絲滑到都快讓我忘了,“瀏覽網頁”是個多么“具體”的動作——打開搜索引擎,輸入搜索關鍵詞,根據排序從上往下,一頁一頁得翻找著,點開內容一看還不對。


經常有種“給我干哪兒來了”的迷茫感|作者截圖

如果想在上班摸魚時比下新 iPhone 的價格,又不好刷手機,開了十幾個標簽頁,在幾個電商平臺間來回切換,比價格、看評價、算優(yōu)惠......

信息是凌亂的,網頁是割裂的,切換起來是手忙腳亂的——但是我們習慣了。

“小聰明”

瀏覽器一直在變聰明。

Chrome 從 2008 年開始,它以更快的加載、更干凈的界面和開放的插件生態(tài),帶來了現(xiàn)代瀏覽器的黃金時代。


Chrome 開放的生態(tài)極大增強了它的吸引力|作者截圖

此后十年,瀏覽器迎來功能創(chuàng)新的高峰,標簽分組、閱讀模式、跨設備同步、插件市場......

瀏覽器正在變得強大,但有一點始終沒變,它只負責開門,卻從不關心你是否找到了想要的東西——因為瀏覽器不理解你在干什么。

直到 AI 出現(xiàn)后,AI 插件幾乎是一夜之間占領了瀏覽器側邊欄。你能隨時在網頁右側喚出“ChatGPT 們”,讓 AI 幫你總結網頁,實時翻譯 YouTube 視頻。

“AI 插件”一度成為了一條很卷的“賽道”。原因很簡單,誰都不想放過搶占“用戶入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