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的周梓婷自稱“獼猴桃女孩”,她解釋道,這個稱號代表自己“體毛重,毛絨絨的,就像獼猴桃”;與之相反,“沒有汗毛、皮膚光滑的那種是水煮蛋女孩”。
為了做好“毛發管理”、完成從“獼猴桃”到“水煮蛋”的蛻變,她曾購買過美容院的脫毛卡,也曾連夜研究網友的“脫毛功課”、花費數千元入手脫毛儀。而與周梓婷有相似煩惱的人并不少——小紅書上,“獼猴桃女孩”的話題擁有超過2.4億多的瀏覽量,相關筆記數超56.8萬條。
萬千獼猴桃女孩們的毛發焦慮,帶來了百億商機。1688一家東莞脫毛儀代工廠的負責人則告訴鳳凰網科技,儀器類產品的利潤率“能夠達到60%以上,這也是比較保守(的情況)”。
如他所說,顏值經濟長盛不衰的背景之下,不少新消費品牌躋身于脫毛儀的消費富礦,用各種方式挖掘著自己的目標用戶。
Ulike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據Ulike官方公布,其產品目前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達到70%以上。第三方調研機構QYResearch的統計口徑更為保守,但也提到國內市場家用脫毛儀的核心廠商有飛利浦、Ulike、松下和博朗Braun等,前四大廠商占據56%左右的市場份額——Ulike也是前四名中唯一的國產新消費玩家。
但在承接潑天流量的另一面,Ulike也被曝出了產品致敏、售后體系不健全的種種爭議。國產脫毛儀之王,何以屢次坑慘消費者?
當獼猴桃女孩被“藍寶石冰點”脫毛儀灼傷
618大促期間,東北女生代代在直播間購入了一臺Ulike美容儀,打算解決自己身上汗毛粗重的困擾:“我之前在機構做過腋下脫毛了,但考慮到全身脫毛卡比較貴,才選擇了家用脫毛儀。”
但在到手使用后,代代發現自己的脫毛部位出現了紅癢、發熱的斑塊。本以為是自己使用儀器的方式不對,但她在仔細閱讀說明書后又嘗試了幾次,紅癢的問題并沒有解決。
“門診判斷是熱損傷、刺激導致的,但我開的已經是最低一檔(共三檔),而且我之前在美容院脫過毛,從來都沒有(過敏的)問題。”代代講道。
連云港女生Sisi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在購入Ulike脫毛儀后僅試用一次,她就發現小臂皮膚出現了紅腫、疼痛的問題,因而選擇退貨。
Ulike脫毛產品主打的宣傳點是“藍寶石冰點科技”“8-10周無痛永久除毛”“根源性除毛”。而“藍寶石”存在的意義正是降低脫毛過程中的刺激感。根據官方客服解釋,Ulike是全球藍寶石冰點脫毛開創者,擁有專利技術,30分鐘打光依舊保持表皮溫度在15.6攝氏度左右。
在Ulike官網之中則寫道:藍寶石均指藍寶石閃光口,主要成分為Al?O?,脫毛時有冰涼感。
代代和Sisi告訴鳳凰網科技,這也是她們按下付款鍵的核心原因。因此當遭遇熱損傷問題,她們感到尤為難以理解。直到當她們把經歷發到社交網絡上,才發現自己并非個例。
在各類社交媒體,可以見到有不少用戶反饋使用脫毛儀后出現皮膚問題、因而提起退貨退款投訴。
美業從業者吳紅告訴鳳凰網科技,無論廠家宣稱的是冰點脫毛、激光脫毛,還是光電脫毛,實際上最終都是通過激光吸走黑色素、使毛囊失去活性而達到脫毛目的,而“冰點”“藍寶石”作為一種表皮降溫手段,與脫毛效果并沒有直接關系。而由于激光會直接穿透皮膚作用在毛發生長深處,仍有一定概率造成灼傷問題。
代代發現,除了脫毛儀造成皮膚過敏問題本身,許多用戶還感受到Ulike的售后策略并不完善,因此更加重了對品牌的不滿。
“醫生都說是熱損傷了,他們客服還堅持說是我刮毛手法不對,讓我過幾天再用。我的評論區里也有一個姐妹說,她向Ulike出示了醫院就醫證明,客服也不同意承擔就醫費用,只會機械回答話術,讓人感覺這個品牌光做營銷不做服務。”她講道。
鳳凰網科技發現,在小紅書上,對Ulike售前售后存在態度落差、營銷過度的吐槽也并不少見。這也折射出Ulike在渠道和體系建設上的某種不足。
從韓潮到直播,踩中多個風口
回溯Ulike的來時路,社交媒體流量玩法曾助力它成為新消費市場中的知名品牌,但一旦服務與產品質量無法跟上,流量隨即會轉化為鋪天蓋地的質疑。
公開信息顯示,在發展早期,Ulike曾頗為有意識地為自己貼上了“韓國品牌”的標簽。盡管Ulike背后的企業杭州由萊科技成立于2016年,堪稱土生土長的本土企業。
正是在2016年,Ulike推出了首款“光子嫩膚脫毛儀產品”,并登上了時尚與奢侈品媒體平臺《風尚中國FengSung》,宣傳自己為“一個崇尚健康的個人護理品牌”“隸屬于韓國Ulike電器株式會社”。
圖|早期Ulike聲稱自己為韓國品牌,圖源/風尚中國
直到2019年,Ulike在天貓國際的活動中,仍舊以韓國品牌自居。此后,Ulike還曾聘請韓國明星全智賢為品牌代言人。
這一時期Ulike的發展策略并不難理解,韓國本土美妝、護膚品牌在全球市場中具有認知度,借力“韓潮”有望迅速幫助Ulike打開市場,也體現出Ulike團隊對品牌和營銷建設的看重。
此外Ulike還采用了明星推廣、直播電商、電梯廣告、網紅投放等推廣玩法,恰逢公眾衛生事件之下全球迎來“宅經濟”熱潮,“多管齊下”助力品牌破圈。
比如,Uike曾與羅云熙、毛不易、景甜、白鹿、趙露思等明星合作;也曾在直播經濟甚囂塵上之時現身于薇婭(2020年)、劉耕宏(2022年)等頂流直播間;還在2021年時與分眾傳媒達成長期合作,在住宅小區、商場或寫字樓的電梯間里投放了大量廣告。
鳳凰網科技注意到,2022年、2023年,Ulike曾因為廣告內容違規而被多次處罰;亦曾因虛假宣傳、質量問題等情況而被消費者投訴。
盡管如此,種種推廣手段仍舊助力Ulike成長為了國內頭部的脫毛儀品牌。不僅如此,時至如今,由萊科技還想要在另一個賽道中復刻Ulike的增長故事。
2021年,由萊科技步入美容儀市場,推出了以美容儀產品為主的品牌“Jmoon極萌”,號稱專門針對亞洲女性抗老。
如今,極萌已成功躋身國內前三大家用美容儀品牌。而它的崛起之路與Ulike不無相似。
官方信息顯示,極萌分別在韓國首爾、深圳建設了研發中心,主營大排燈、膠原炮等產品;曾于2023年時官宣明星周冬雨為代言人,并先后合作了陳喬恩、容祖兒等明星KOL。
同樣在2023年,極萌曾登上廣東夫婦、交個朋友、董先生等知名抖音主播直播間。這些操作,都成了極萌最終完成爆發增長的重要步驟。
公開信息顯示,而極萌同樣曾爆出過使用產品誘發皮膚過敏、售后冷處理的案例。
藍海之下,仍需規范
資深電商運營麗穎分享了她的觀察:“2019年,如果一個網紅沒有接到電動牙刷廣告,就說明他/她做得還不夠大;但在現在,這句話可以演進為,如果一個美妝博主沒有接到脫毛儀和大排燈(LED紅藍光美容儀)廣告,就說明他/她做得還不夠大。”
據QYResearch調研,2023年全球家用脫毛儀市場規模大約為43.97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128.6億美元,2024-2030期間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15.7%。
除了前文提及的Ulike等前四大品牌,國內市場中還存有Amiro覓光、慕金、beautigo、小貓安妮、康佳、奧克斯等諸多玩家。
另據Wise Guy Reports調研,2023年LED光療儀市場規模為18.6億美元,2032年預計將增長至35億美元,2025至2032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可達7.3%左右。
美容儀市場中除了極萌之外,也有雅萌(YA-MAN)、ReFa、初普(TriPollar)等品牌同臺競技。
與脫毛儀、美容儀的增長態勢對比,據不同機構調研口徑,護膚品市場2024至2030期間的年復合增長率普遍在5%左右。
作為顏值經濟中的藍海賽道,在可見的未來之中,脫毛儀與美容儀市場增長之勢未減,“Ulike們”對廣告的狂熱,或許也將持續下去。
不過,針對科技護膚市場的規范也已在快速補位,以極萌所處的美容儀市場為例,據國家相關規定,射頻治療儀、射頻皮膚治療儀類產品,自2026年4月1日起,將按照第Ⅲ類醫療器械監管,未依法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的,不得生產、進口和銷售。
而目前極萌官方旗艦內在售的“大熨斗”正是射頻美容儀類產品。換句話說,當下的極萌正處在監管正式生效前的窗口期。目前極萌尚未持證,能否“過關”仍屬未知。
此外,消費者群體也日益理性,開始理性看待脫毛儀、美容儀品類,而不再為商家的口號買單。
以脫毛儀為例,不少女性用戶開始審視前幾年流行于各大社媒平臺的“體毛羞恥”,意識到體毛作為一種身體自然生長的存在,并不該與“優雅得體”等外貌要求掛鉤。
脫毛儀消費者周梓婷就對鳳凰網科技講道:“坦白說我并不覺得體毛重是個嚴重或者丑陋的問題,但我的工作是一名舞蹈機構老師,目前我還沒有心理強大到可以大方地把體毛展露出來。但如果我不從事這個職業,我想我是不會堅持脫毛的。”
“而且,家用的手持脫毛儀用起來也太累了,這一點怎么沒人說啊,我胳膊腿打完一遍,脖子都覺得酸。”周梓婷補充道。
而在急速成長為國產脫毛儀之王后,Ulike若想成為真正的國民品牌,恐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無視售后體驗、枉顧消費者反饋的行為,不僅難以令其樹立品牌,更有可能失去在社交媒體上成長起來的00后一代,被“網紅效益”所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