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最近一兩年時間,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崛起,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同步發展,很多新能源汽車廠商都喜歡在輿論層面“造勢”,而且很多廠商希望傳達的信息,也可以直接到達很多用戶的“終端”,也就是用戶手里的手機、電腦等移動端設備,而這也給了很多廠商造假的機會。

8月30日,國內著名汽車博主吳佩在社交平臺發布了一條消息,現在有廣告公司策劃“小訂過萬”,發布會前幾個月就策劃好了,一是讓消費者覺得爆款,二是為了哄領導開心,但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進入產品平銷期后,什么都藏不住了……

可以說,吳佩老師再一次揭開了行業公開的秘密,而且根據我們自己的了解,吳佩老師還是給很多廠家留了面子!原因很簡單,因為不止廣告公司為汽車廠商提前策劃了“小訂過萬”的話術,很多汽車廠商都是自己“下場造假”,這種情況在汽車行業非常常見。因為有些車型上市,從專業的角度來評判,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訂單,但還是被堂而皇之地發出來了,看起來就非常扎眼。

當然這么做的原因,吳佩老師說得也非常明白,其中一個就是為了吸引消費者“入局”!在當下,有很多小伙伴買車的時候,就是會參考銷量數據,以更加穩妥的心態選擇大家都選擇的車,講究的就是個不翻車!但是有些新能源車型,本身就是全新車型,在銷量上完全沒有辦法參考的,那如何讓消費者有參考呢?搞一個假的訂單數據,這些消費者一看訂單數量這么高,自然也就跟著“入局”了,這是核心原因。

另一個原因就是哄領導開心,這其中有兩個方面,從廣告公司角度來說,做一個車型的發布會,從預熱、發布到善后,都是需要做得比較圓滿,前期讓大家都關注到發布會,發布會當天,讓討論度上去,發布會后,能有一定“規模”的訂單數量,看起來這次活動就比較好,也可以更好地向甲方,也就是汽車廠商交代,“交代”好了,下次競標的時候,勝算也就更大了。

而對于汽車廠商們來說,一個車型項目落地之后,包括設計、標定等多個方面,都做了相應的工作,那么新車上市之后,對于管理層來說,肯定是希望看到一些好的結果,而這種沒有“風險”的小訂訂單,就可以向上“邀功”了。
吳佩老師將汽車行業的“公開秘密”再次揭開,也算是給很多汽車廠商敲響了警鐘,以后再搞這種動不動“小訂過萬”,或者一預售就是大幾萬輛的文字游戲,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些數據只有廠商自己知道,別人壓根就不知道,所以汽車廠商和提供服務的廣告公司,說多少就是多少,只不過有些品牌“造假”比較克制,有些比較夸張而已,只不過都是,誰曬誰尷尬。

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佩服,小米和雷軍的“命”是真的好,6月29日晚上小米YU7上市,第二天就發布了上市18小時,大定24萬輛的海報,如果這份看起來就極度夸張的訂單數放在現在,那么很多小伙伴看了吳佩老師的爆料,大概率也覺得小米YU7的這份訂單海報是胡謅出來的。

當然我們絕對沒有說小米YU7訂單造假的意思,因為小米YU7的排單時間依然很長,而且周圍很多小伙伴都下單排隊了,或許有黃牛訂單,但是造假的可能性不大,產能還是面臨的大問題。